你以为去朝鲜旅游,只是看看纪念碑、感受一下怀旧气氛?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在朝鲜,连“买东西”这件事本身,都充满了一套外人难以理解的“潜规则”和巨大反差。我这趟朝鲜之行,最大的收获不是拍了多少张照片,而是像剥洋葱一样,一层层揭开了朝鲜商店的神秘面纱,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平行商业宇宙。
第一层:街角暖光里的“禁地”——便民店
初到平壤,整洁的街道和宏伟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。但最吸引我的,是那些遍布街头巷尾、小区门口的彩色小亭子——便民店。它们通常只有几平米大,像一个个温暖的盒子,在傍晚亮起灯,售卖着汽水、面包、饼干,甚至还有冒着热气的炒菜。小区周边的便民店,货品更丰富些,暖水瓶、毛毯、台灯、剪刀、钳子……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这些小店里的商品,基本都是朝鲜国产的,价格便宜得让人咋舌。一瓶本地汽水,可能只相当于人民币一两块钱。我一度以为,这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绝佳窗口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当我第一次兴冲冲地走向一个离我们大巴车不远的小亭子,想买瓶水尝尝时,我们的朝鲜导游小李——一个总是面带微笑但原则性极强的姑娘——立刻不动声色地拦住了我。
“老师,这里不对外国游客开放的。”她语气温和,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。
我愣住了,指着亭子里琳琅满目的商品:“为什么?我只是想买瓶水。”
小李解释道:“这些便民店主要服务当地居民,使用朝鲜圆结算。为了管理方便,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一般不接待外国游客。您需要什么,我们可以去指定的外汇商店或者景区里的涉外商店。”
我这才注意到,亭子里买东西的当地人,看到我们这群明显是外国人的面孔靠近时,眼神里也带着一丝好奇和疏离。那扇小小的窗口,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,将我们隔绝在外。那些近在咫尺、充满生活质感的商品,成了一道我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风景线。这种“区别对待”,是我在朝鲜感受到的第一个巨大落差。原来,在这个国家,连买东西的资格,都是被严格划分的。
第二层:“票”与“钱”的两个世界——国营店的玄机
如果说便民店是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,那么国营商店就是商业体系的主动脉。比如著名的平壤第一百货大楼,五层高的建筑,外观气派。导游也会带我们进去参观,但通常只限于指定的涉外区域。
真正的玄机,藏在那些不对普通外国人开放的主楼层里。透过玻璃窗,我能看到里面陈列着电视机、冰箱、空调、自行车、太阳能蓄电池等“大件”商品。但奇怪的是,店里顾客并不多,甚至有些冷清。
“平时当地人很少来这里直接买东西吗?”我好奇地问小李。
小李笑了笑,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:“在朝鲜,很多紧俏商品,尤其是这些大件,是需要‘票’的。”
“票?”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国几十年前的票证时代。
“对,”小李继续说,“比如在单位表现突出,获得表彰,或者有特殊贡献,国家会奖励各种‘福利票’。凭票可以在国营商店里,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到商品。”
她指着百货大楼门口的一张告示给我看,上面用朝文写着一些特供商品和价格。“你看,这双皮鞋,如果凭票购买,可能只需要十几朝元。但如果你没有票,想直接用钱买,价格可能就要几百甚至上千朝元了。”
巨大的价格落差,让我瞬间明白了“票”的分量。 它不仅仅是一张购物凭证,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的核心逻辑。对于大多数普通朝鲜家庭来说,攒钱买一辆自行车或许需要漫长的积蓄,但一张突如其来的“奖励票”,却能瞬间实现这个梦想。国营店里,“有票”和“没票”的顾客,仿佛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。这种基于计划而非市场的资源配置,构成了朝鲜社会的第二重巨大反差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近年来外国游客增多,像平壤一百这样的国营商店,也开辟了专门接待外国人的区域,有会外语的售货员,商品也明码标价(通常用欧元或美元)。但这更像是“展示窗口”,你看到的,依然是经过筛选的、脱离了当地真实消费语境的一面。
第三层:专为外国人准备的“奢侈品天堂”——外汇商店
那么,外国游客在朝鲜能去哪里买东西呢?答案就是:外汇商店。
这些商店数量不多,全平壤大概也就十几家,但装修和商品档次明显高出一大截。走进去,恍若隔世:美国产的大冰箱、法国的兰蔻、欧莱雅等国际名牌化妆品、日本的家电、瑞士的手表……琳琅满目,与外面便民店里朴素的国产货形成了天壤之别。
导游小李介绍说,近年来朝鲜旅游升温,尤其是中国游客非常多,高峰期每天从平壤站下车的游客能有两千人。“别看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内抱怨进购物店,但在朝鲜,他们是主动要求购物的,对这些外汇商店非常感兴趣。”
原因不难理解,一是好奇,想看看朝鲜能买到什么“洋货”;二也是一种“支援”心态,毕竟在这里消费外汇,是对朝鲜经济的直接支持。
然而,外汇商店的物价,会给你当头一棒。这里的商品一律以美元、欧元或人民币标价,价格之高,远超国内甚至欧美市场。 一瓶普通的化妆品,价格可能是国内专柜的两倍。你想买点朝鲜特色的纪念品?对不起,这里大多是国际奢侈品,真正的朝鲜特产反而难觅踪影。
更让人玩味的是,这些高档商品往往种类繁多,但每样的库存可能只有一两件。你看中了某款冰箱,根本没得挑,就这一台,爱买不买。这种“稀缺性”的营造,不知是真实情况如此,还是一种营销策略。
在行程的最后一天,经过反复沟通和申请,我们被允许参观一个规模更大的综合农贸市场——统一大街市场。这里的气氛,截然不同!
市场里人声鼎沸,摩肩接踵。蔬菜、水果、海鲜、肉类应有尽有,更重要的是,这里不仅能买到生活必需品,还能看到中国的长虹电视机、豪爵摩托车头盔等“高端”商品。最关键的是,这里允许外国游客使用朝鲜圆进行结算!(需提前兑换)
我看到当地的阿姨大妈们熟练地讨价还价,商贩们热情地招揽生意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市井气息和活力。这里的价格,虽然比便民店贵,但远比外汇商店真实得多。你会发现,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和外汇管制之外,一种更具弹性和活力的市场经济因素,正在民间悄然生长。这个市场,像一条隐秘的动脉,承载着朝鲜社会最真实、最蓬勃的民间经济活力。它不像外汇商店那样高高在上,也不像凭票供应的国营店那样冷清,它充满了烟火气,也暗示着这个国家未来可能发生的微妙变化。
离开朝鲜时,我的脑海里不再是宏伟的纪念碑,而是那一个个不同的商店画面:那扇我无法踏入的便民店窗口,那张能决定价格的薄薄“票证”,那间价格高昂得离谱的外汇奢侈品店,以及那个充满生机、允许我用朝圆买到一个苹果的农贸市场。
朝鲜的商店,远不止是买卖场所。它们是一扇扇窗口,透过它们,你能看到这个国家的经济体制、社会等级、对外政策以及民间潜流。那种巨大的落差感,从街角几块钱的汽水,到商店里几千美元的冰箱;从凭票供应的内部福利,到民间市场的悄然繁荣……这一切,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、矛盾,却又真实无比的朝鲜。
所以,如果你有机会去朝鲜,别忘了仔细观察那里的商店。推开(或者尝试推开)不同的门,你会发现,门后隐藏的,可能是一个比你想象中更加立体和惊人的世界。
发布于:山东省粤友配资-网络配资炒股网站-股票配资公司行业门户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